风水知识

知命与用命---薄琳
中华易经风水研究院 发布于:2012-07-06 15:37 作者: 来源: 点击:823 次

  虽然,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,但是,如果进行一次民意测验,相信命运之说的肯定大有人在.

  命运的观点源远流长.

  远古时代没有今天所讲的生命科学,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从天神崇拜开始的。在人类生产力极不发达,认知水平极度低下的情况下,由于不能解释神秘的自然现象和完全把握自己的穷通寿天,于是,就萌发了一种似乎上天有着一股不可抗拒的神奇力量在支配,安排着人类一切的思想。甲骨文的“命”字上半部象征天,下半部分则是个必恭必敬跪着的人,这或许是崇拜天神的形象反映。

  “命”有命运、命令、生命等几个基本意义,而命令是“命”字最古老的意义。在古人看来,人的生命是上天赋予的,天是万物之祖,因此,人要听命于天,顺天而行。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,人们的富贵贫贱、吉凶祸福、生死寿天,穷通得失乃至科场中举、贷殖营利,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,非人类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种力量,即命运。古人既然信奉命运,自然就殚精竭滤地设计出种种预测命运的方法以趋吉避凶,把握命运,算命术就此应运而生。

  信命观念从先秦到两汉的流传,结算命风习起之源,奠定了思想基础。远在春秋时期孔子便是信命的。孔子早年风尘仆仆奔赴列国,到处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,曾经绝粮于陈,被转围于匡,他本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,可惜“卒无所遇”。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他终于认命了——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”就是孔子四处碰壁,屡战屡败之后心境渐趋平淡的真实写照。他慨叹“畏天命”,“富而不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”从此乐天知命,知命不忧。

  孔子的弟子子夏说: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”。在《论语.宪问》中孔子甚至说:“道之将行也与,命也,道之将废也与,命也。公佰寮其如命何?”意思是说:子路出去做官原是为行道,但是他的道如何将行,那是命里定下的,道如何将亡,那也是命里注定的,公佰寮虽能毁谤子路,他又怎能拗得过命呢?总之,在孔子眼里,命是不可抗拒的天意,在命运面前人力是渺小而有限的,一个人的生死存亡,休咎荣枯,宝贵贫贱,绝非万丈红尘间众生之力所能改变。

  孔子晚年好易,不仅考证,论述了易学的起源,占卜的原理,占卜的具体方法,而且对六十四卦的卦象、爻象、卦辞、爻辞等一一进行诠释。与其弟子写成《易经》解说《周易》,被尊为群经之首。孔子从哲学的高度,政治学、经济学、伦理学等角度阐发了《周易》的思想内涵及其在经邦济世、指导人生等方面的实用价值,使易学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,认识社会,认识人生的指导思想。

  继孔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家孟子将孔子的天命思想发扬光大。《孟子。尽心上》说:“天寿不贰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”“莫之为而为者,天也;莫之致而至者,命也。”他还说“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,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危墙之下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桎梏死者,非正命也”。无疑,这种知命、安命、立命的论证丰富并补充完善了孔子的天命观。

  庄子说:“天下有大戒二,其一,命也,……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”可见讲求“道法自然”的道家也有宿命气息。就连那“御风而行的神仙”列子也是信命也。《列子。力命篇》中说:“彭祖之智,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。颜渊之才,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。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,而困陈蔡。殷纣之行,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。季札无爵于吴,田恒专有齐国。夷齐饿于首阴,季氏富于展禽。若是汝力之所能,奈何寿彼而天此,穷圣而达逆,贱贤而贵愚,贫善而富恶邪?”“既谓之命,奈何有制之者邪?联直而推之,曲而任文,自寿自天,自穷自达,自贵自贱,自富自贫,朕岂能识之哉?”唐人卢重玄为之作解:“命者,天也;力者,人也。命能成之,为能运之。”

  随着儒家学说风行天下,儒家天命观思想亦深入人心。淮南王刘安有一句名言“仁鄙在时不在行,利害在命不在智。”杨雄的《法言》也说:“命者,天命也,非人为也”。“遇不遇,命也。”东没杰出的无神论者王充尽管不信鬼神,但却坚信命运。《论衡。命禄》中说:“人禀气而生,含气而长,得贵则贵,得贱则贱,或贵求贱,或贫或富,富或累金,贫或乞食,贵至封侯,贱至奴仆;非天禀施有左右也,人物受性有厚薄也。”在他所著的《论衡》中随处可见对命运的论述,解说完美,字字珠玑。他认定“贵贱在命,不在智愚”。命决定人一生的吉凶,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,并且有合适的数量标准,“凡人偶遇及遭累害,皆由命也。有死生寿天之命,亦有贵贱贫富之命。”

  古往今来,人们对于命运的信仰离不天这些大学问家的坚信,鼓吹和追求,先圣前贤们关于知命、安命、立命的真知灼见使算命术对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。自唐李 中发明了三柱推命术至宋徐子平完善了用年、月、日、时四柱推算命理以来,一时间各种算命术层出不穷,大行天下。学者风从,平民百姓也往来风靡,尽人皆醉,以至算命术在宋、元、明、清得以蓬勃发展,代有新人。唐朝大儒韩翦、宋代文豪苏东坡、南宋理学家朱熹、明初重臣刘基、宋濂、万育吾、沈孝瞻、清代学者纪昀、任铁樵、陈素庵等都是信奉和提倡命运观点的代表人物。正是由于这些名满天下的巨子、鸿儒们推波助澜,才使得算命术一千多年来盛行不衰。既是到了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,在经济,科学都已经十分繁荣昌盛的香港、台湾等地、相信命运的人们仍然趋之若骛、未知其道理、未经自己实证就采取立场肯定或否定,大学者梁启超曾经说过:“佛教是智信,不是迷信……..”其实,算命也是智信而不是迷信,是知命而不是认命。认命是听天由命,知命是为了知悉并改善自身境遇,预前知后,趋吉避凶,知因畏果,消灾解难,以求安身立命。正确的用命之道乃是掌握自己的命运,改善自己的命运,创造幸福安乐的生活。

  凡人为命运,修行人为运命,当代高僧净空法师出家之前许多算命看相都说他活不过四十五岁,而他通过锲而不舍的修行,最终福慧圆满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妙莲老和尚说:“寺院是避风港,苦海慈航,可躲避世间风浪”,这是因为命运的好坏主要是阴阳五行之气在起作用,而五行生克制化决定了人的性情禀赋——常言道:“什么样的性格铸就什么样的命运,现实生活中,一生毁于急噪者不知有多少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凡人越夸张狂妄,就越空虚无成;越浅薄浮躁就越败事无终,如果修身养性,豁达心胸,细致严密,充实开拓则大事可成,而修行之人通过潜心修炼可以调节、平衡人体内气场,导引五行气运畅通,从而修养身心,心平气和变逆境为顺境。

  明朝袁了凡先生早期的经历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。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,他相信人的荣辱生死,一切遭遇都是命中注定的——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因而知命、安命、思想安定,一切境缘中不起心,不动念,不做妄想追求,听凭命运的安排,乐得清净。后来得遇云谷禅师点拨、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,知道光是知命、安命是消极而无益的,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,改造自己的命运。他后半生将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,自求多福的准确性。他写的《了凡四训》教导子孙后人以仁义礼智信,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做人之道,根据安命、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。

  命为一世之荣枯,运为一世之吉凶。用命紧要处在于契理契机。知命这如同好舵手深知自己生命之舟的性能、喜忌、利弊……一路走来,大运流年仿佛小船所要经历的暗礁险滩,生命历程或顺风顺水,风平浪静;或惊涛骇浪,九曲十八弯。善用命运审时渡势,因势利导,借一切顺逆的人事境遇砥砺磨练,消除祸患,化险为夷,例如:生意人预知财运,把握商机则可发财保财;官员预知显达,当进则仕,当退则隐,可免仕途灾殃;学生预知功名,选择学业、职业则人尽英才,学以致用,更容易发挥特长…….知命者,如航巨海,已得指南;如行深夜,已得明炬。善用命者,自己舍歧路而如大道,拨泥淖而入康庄。

  信为道源功德海。大千世界,芸芸众生,信仰各不相同,善恶万有不齐,好象花园里的每一朵花儿都有她开放的理由。如同有些人爱品茶,有写人偏爱喝酒,听天由命者或者善用其命者无非是在渴饮精神上的茶或者酒罢了。